“我们期待与湖北省深化合作。”
“我认为湖北是一片充满无限机遇的土地。”
“我们愿与湖北省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
10月16日,2025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中欧商人东湖对话在武汉举行。在东湖的对话场景中,你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听到这个声音。
“马士基与湖北省的合作始于1999年。26年来,我们见证了湖北省的发展,合作共赢。”作为全球运输物流公司,马士基近年来不断加大在湖北的布局,依托花湖机场打造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将“湖北制造”推向世界。
丹麦格兰富中国区总裁马克·曼用“水相连”的比喻来诠释与湖北省的合作。 “我们参加实施武汉地铁、国家蓄水基地等重大工程建设,利用高效抽水技术,为城市发展注入“活水”。湖北绿色发展的脉搏与我们节水减排的理念契合。”
2025年中欧商务大会东湖对话场景。人民网记者 王少少 供图
在绿色转型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寻找与中国市场的结合点。安赛乐米塔尔首席执行官泽根·科博特表示:“钢铁行业正面临低碳革命,湖北的产业基础和创新环境是绿色钢铁技术的最佳试验场。我们希望将氢炼钢等前沿技术引入这里,与中国合作伙伴一起深入探索转型的深水区。”
湖北为何成为国人角逐的必争之地和外国公司?答案可以写在“吨”和“川”之间。
——与世界相连。湖北省已建成铁路、水运、公共、航空四网合一的立体交通体系,中欧(武汉)高铁遍布40个国家120个城市。呈放射状分布,花湖机场次日直达全国与世界各地,阳鹿港海上航线覆盖117个国家和地区。曾经的“九州公路”现在是“九州中心”。
——“创造”看未来。湖北省拥有137所高校、16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培育了黑芝麻智能、长飞光纤等一批科技领军企业。黑芝麻智能创始人单继章感叹:“在东湖,我们研发了车规级AI芯片,支持重载车型,让智能驾驶更高效、更省电。碳排放。”
西班牙双力集团总裁齐立林深谙这一点。他率领20余家西班牙企业代表访问湖北省,推动在汉市设立中国总部。 “从巴塞罗那到武汉,我们不仅超越了地理空间,也实现了发展理念的共鸣。湖北务实的作风和产业生态,让我们看到了‘西班牙品牌+湖北制造’的无限可能。”
绿色是中国与北欧国家合作最亮丽的颜色。统计数据显示,北欧五国对华直接投资已超过150亿美元,其中新增投资比重持续增加。
在这首绿色交响曲中,科技再现了最有力的声音。上海海智在线总裁沙鹰表示:公司打造的“数字化制造网络”已为280、0人提供了碳足迹解决方案全球00位买家和70万家制造企业。 “我们需要成为绿色转型的‘翻译者’,让不同语言、不同标准的企业能够在低碳道路上进行合作。”
开放包容为“投资湖北”奠定“坚实基础”。从春天的樱花相聚,到秋天的东湖对话,丰富多彩的交流合作机会,将让更多企业看到湖北、了解湖北、投资湖北。
“选择湖北的根本因素是其优越的交通枢纽地位和完善的产业链配套设施。”中车长江运输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筑波总经理石宏斌表示,未来,公司将积极与新渠道资源合作,提供更加标准化、智能化的物流运输装备,推动中欧班列发展,为中欧班列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服务。为铁路、港口、机场等企业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并将共同开拓新的市场机会。
合作大门越开越大,互利共赢之路越走越宽。从新能源汽车海外拓展到相关企业合作进军欧洲,从节能环保理念到创新驱动发展,中欧经贸合作范围不断扩大,众多项目顺利落地,企业信心强劲,无不彰显出中国与北欧经贸合作的强劲势头。
现在的湖北,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基地,更是思想交融、创新爆发、互利合作的基地。与会客商表示:“我们单枪匹马无法成就未来,但齐心协力一定能前行。”
为何湖北省成为中外企业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2025-1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