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记者文玉强通讯员郑艳)10月30日,“宜昌对话——中国电影经济新浪潮”活动在宜昌市举行。电影、文化、经济等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重塑电影产业和光暗驱动城市经济两个方面,共同探索中国电影在技术变革与经济发展交汇点的新发展路径,构建新共识。
本次活动由湖北省委宣传部、宜昌市人民政府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主办,电影频道综合媒体中心、宜昌市委宣传部、宜昌三峡综合媒体中心承办。主要有主题演讲和圆桌会议两个环节。主论坛上,经济学家马光远与中国艺术研究院支飞娜教授分享了G-Edge对“电影+经济”深度融合的看法和思想火花。马光根认真解读了电影消费与宏观经济的本质关系,以及电影产业推动扩大消费、贡献国家整体发展的新机遇、新动力。施芬娜指出了一部“好看、好玩、时尚”的电影应具备的特征,并解读了“中国电影消费年”的含义和轨迹。
当想象力遇上算法,AI将如何重构电影行业新范式?在第一场圆桌会议上,中国人工智能研究院电影摄影所所长马平、新丽传媒集团高级副总裁李宁表示,李宁的目标是增强国创时代的竞争力,高效转化科技成果。
第二场圆桌讨论是本届电影节以“当电影与城市双向发展:电影知识产权驱动城市经济新模式”为主题。 1905电影网总裁李伟先生、追光动画总裁于周先生、李英导演、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旅游品牌研究基地主任任胜寒先生、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发展实验室主任邓舟先生等就“中国电影消费年”、票根经济扩张、电影票根经济转型等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流量”到“留存”,共同描绘出城市与屏幕双向连接的新图景。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电影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方面探索出的新路径,不仅将为电影产业本身注入新动力,也有力支撑了电影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繁荣、增进文化信任,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截至10月2日,2025年中国电影累计票房收入突破425.02亿元,超越2024年累计票房收入。随着我国电影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电影+”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消费链条不断拓展,电影已从传统的演出经济向多元化的消费生态演进,成为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今年以来,国家电影局以“中国电影消费年”为契机,推出了一系列惠民电影消费活动。 “电影+”的方式总是新鲜的,比如“带着电影去旅行”、“带着电影去吃美食”、“用电影传播科学”。融合跨境知识产权,将首次观影体验提升为长期关系,将即时消费转变为长期消费,成为拉动内需的新支点。屏幕与技术不断双向发展,为文化繁荣创造新动能、新灵感。
行业专家问宜昌:解读光影动能,绘制城市新蓝图
2025-10-31
